【措施】
1.梁侧模板、底模板和支架应按模板结构设计进行配料和安装,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,按模板侧压力计算要求加设的对拉螺栓、支柱、横档和夹条木的数量。
2.梁侧模上口的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,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紧钉在支柱上,避免混凝土浇捣时梁侧模的上、下模,确保梁的宽度。
3.支架的间距也应经过计算确定,支架应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,斜撑角度一般不大于60°,并应固定牢固。
分析】
1.板搁栅用料较小,造成挠度过大。
2.板下支撑底部不牢,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,支撑下沉,板模下挠。
3.板底模板不平,混凝土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。
4.将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,甚至略伸入梁模内,浇筑混凝土后,板模板吸水膨胀,梁模也略有外胀,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混凝土内。板模板缺陷示意a)错误的铺钉方法;b)正确的铺钉方法
1—板模板铺钉在梁侧模上面;
2—板模板铺钉到梁侧模外口齐平。
【分析】
1.底盘结构未经力学计算,刚度较小。
2.起吊时四个吊钩钢丝绳长短不一或码放垛底楞不平。
3.多次重复施加预应力,此力对底盘是偏心荷载,引起较大变形,放张后外力消除,留下剩余变形。下次施加预应力后,偏心值增大,变形也增大,重复次数越多,剩余变形越大,导致不能使用。
4.内胎面用钢面板过薄,区格划分过大,随使用次数增多而凹凸不平。
5.清模时锤击硬伤,隔离剂不良,混凝土粘结锤击硬伤。
6.起吊、运输、码放过程中撞击,造成硬伤。
7.焊接不良,焊缝不够,焊后内应力过大导致变形。
8.局部受力区零件构造处理不当,如模外张拉的预应力圆孔板梳筋条焊在槽钢上,受力后引起槽钢翼缘变形。